8月2日,森口举办了一个 “拆弹”小活动 。此玩法利用幽匿感测体传导振动激活幽匿尖啸体与羊毛阻挡振动传播的特性,使用羊毛吸收振动防止幽匿尖啸体发出尖啸为目标,开辟了新的游戏内容。要想“拆好弹”,就要充分了解“拆弹原理”。由于 Minecraft Wiki 中并没有详细介绍这些特性,振动传播的行为就很“玄学”。本人通过游戏内观察,分析、整理了一些实战“拆弹”小技巧,在此进行分享。
玩法规则不再过多赘述,详细请看:
https://bbs.bilicraft.com/d/556
创意玩法B站原视频参见:
【我 在 M C 玩 拆 弹【幽匿炸弹】-哔哩哔哩】
https://b23.tv/mkutCe6
有关幽匿类方块的基本用途与特性,请见:
https://zh.minecraft.wiki/w/幽匿
幽匿感测体接收到振动并发出信号将幽匿尖啸体激活导致其发出尖啸,因此使用羊毛将振动或信号进行有效吸收是“拆弹”的关键。由于羊毛可吸收经过其内部的振动和信号,于是剖析振动传导所成的轨迹成为我们解决拆弹谜题的重要基础。
振动轨迹的判断
振动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该怎么判断振动轨迹呢?
经过查阅,Minecraft Wiki并没有针对振动传导方向与轨迹作出详细的解释。不过幸运的是,麻将给我们留了个追踪轨迹的小助手——信号粒子。通过观察信号粒子在产生振动时的行为即可让我们更好判断振动传导所成的轨迹。
通过观察,信号粒子几乎是在传出振动的方块所在正方体的中心向目标幽匿感测体所在正方体的中心连线上自起点向终点移动。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较为精确地判断振动的轨迹,即连接传出振动的方块的中心与目标幽匿感测体的中心的一条定长线段。
有了这个结论,给定任意一个方块,我们都能确定该方块到目标幽匿感测体的振动轨迹,并可以在其途径处放置羊毛来吸收振动。
不过在实战中,需要确定的轨迹不是一条两条,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处理效率依然很低。那么有没有更加快速的方法确定轨迹以及能够有效吸收该振动的羊毛呢?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与 参考坐标系 的所成角解决这个问题。在游戏中我们仅对一层方块进行操作,因此我们仅在平面内进行讨论。我们可以将给定的任意方块(黑色)作为 参考系 ,将参考系的几何中心为坐标原点,在该层方块的几何中心所在的平面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

对于中心在 第一象限 的任意幽匿感测体,其与x轴所成角的大小均在0度至90度之间。我们可以发现,在黑色方块的正右上方的诸多对角方块(图中红色方块,以及其右上方的方块,依此类推)的中心恒在与x轴所成角为45度的轨迹(图中红色射线)上。中心在对角方块所连线的上方的幽匿感测体,其与黑色方块所成轨迹与x轴所成角恒在45度至90度之间,由于其所成角 正切值 大于1,因此在角的邻边恒为方块棱长的一半时,对边大于方块边长的一半,因此轨迹会与对边所在直线交于蓝色方块的边上,即其轨迹(图中蓝色射线)必通过蓝色方块内部。进而得出结论:对于第一象限任意位于对角方块之上的方块,其振动轨迹必通过传出振动方块之上的方块(图中蓝色方块)。同理,对于位于第一象限对角方块右侧的任意幽匿感测体,其轨迹与x轴所成角恒在0度至45度之间,其所成角正切值在0至1之间,通过推导得出其振动轨迹(图中橙色射线)必通过传出振动的方块之右的方块(图中橙色方块),我们可以在它们的轨迹必通过的方块位置(蓝色区域、橙色区域)放置羊毛来有效吸收振动。
推断有效吸收振动的羊毛位置
既然可以有效吸收振动的羊毛位置与目标幽匿感测体与对角方块的相对位置有关,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基于对角线判断羊毛位置的一个技巧——对角线法。
对角线法
让我们将上述结论推广到整个平面,就可总结出对角线法的基本内容。
如图。若位于橙色方块的位置有一个幽匿尖啸体,在紫色方框处放置羊毛后破坏该幽匿尖啸体,所有紫色无边框位置的幽匿感测体都不会接收到振动。蓝色、绿色、黑色亦同理。在该幽匿尖啸体毗邻的四个对角方块上放置羊毛,在放置了羊毛的方向上的所有对角方块都不会接收到振动。

如此判断,不需要通过对真实轨迹的计算即可得出一处能够有效吸收目标振动的羊毛位置,这为我们在实战中省下了时间。
取中法

如图,根据 三角形全等 ,可以得出:水平间距相等的方块之间的振动轨迹必过这些轨迹的交点(图中点O),该交点的坐标通过振动轨迹的两个端点的横纵坐标分别取其 算术平均值 得到。通过确定轨迹中点的位置进而确定能够有效吸收振动的羊毛位置,如下图所示。

特例——毗邻对角方块
通过观察发现,振动的吸收不一定必须穿过羊毛内部。就如上图所示,若振动经过一对毗邻对角方块(图中两个绿色羊毛)所共有的那条棱,那么该振动也会被吸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遮挡毗邻的幽匿感测体和幽匿尖啸体,如图。

除此之外,本人还摸索出一些省羊毛的小技巧。
抱团法
有时多个幽匿尖啸体或相邻存在并且其中不夹杂幽匿感测体,如图。这种情况适用抱团法。

何为抱团法?顾名思义,就是不单独把其中一个幽匿尖啸体作为参考系进行逐个分析,而是将多个相邻的幽匿尖啸体视为一个整体。划分好后,使用羊毛将对这个整体存在“威胁”的幽匿感测体进行隔绝,不必对每一个幽匿尖啸体进行羊毛保护,这样并不节省羊毛。
下图示例抱团法的用法:

孤立法
让我们回忆一下玩法规则:
拆解阶段:使用自己喜欢的顺序拆掉尖啸体(一个人一个人拆)。在拆弹过程中若没有触发尖啸体,则记胜利**,随即计算所用羊毛数量。
成功的重点在于“没有触发幽匿尖啸体”,那么我场上就还剩最后一个幽匿尖啸体岂不是无尖啸体可传了?
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威胁”比较多的幽匿尖啸体,将它放在最后破坏。例如某个幽匿尖啸体四周都存在幽匿感测体,我们就可以应用这个窍门,对它不作任何保护措施,等着最后解决它。如图就有一个幽匿尖啸体适用孤立法。

于是我们就可以对于该幽匿尖啸体省下4个羊毛。下图示例孤立法的应用:

一箭双雕法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很快的破坏速度,生存模式中、飞行状态时很慢的破坏速度慎用。
接上个谜题,如图所示,我们如果在已经被“包围”的幽匿尖啸体旁边再放置一个幽匿尖啸体,那么孤立法就不适用了。

不过振动的传导是有速度的,因此我们可以趁振动没来得及传导过来直接一口气快速破坏两个幽匿尖啸体,只要幽匿尖啸体没有产生尖啸粒子就为成功。
且记我三字箴言:快、准、狠!
由于该方法比较需要操作,因此这里并不推荐作为主力方法使用,除非临时救急用。
以上即为本人分析整理的“拆弹”小技巧,若有更多发现将会及时更新。此贴内容仅为本人观点,发现有任何错误或有任何问题和补充可以在本帖回复。希望能对各“拆弹专家”有所启发和帮助。